最新文章

顯示具有 讀書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讀書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讀書心得]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3月 19, 2010
2010.03.19 (五)


尋找幼教資訊時,看到有人提起這本書。
和我們的想法蠻類似的。

在網路上搜尋一下,看到了ikki 這一篇讀書心得。
更讓我立刻就起了念頭訂了這本書回來看~~

這本書其實看了很久,目前小鐵的一些教育,也都是參考書上的內容在做。
撐到現在,還是寫一些讀書心得分享一下囉 ^^



---------------------------------

More about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點擊圖片可以看到anobii上更多本書的資訊)


書中除了破除迷思的實驗和反證外,其實重點就是:

孩子 (大腦) 本來就有學習的天性。

演化的機制,就讓小寶寶生來就有一套學習的本能,不需要外在的干涉。
父母所做的就是陪孩子玩 (當然不是隨便玩囉~),引導,並提供環境 (這很重要)。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順天吧? XD

我們應該依循孩子大腦的發展狀況,來給予適當的引導。
而不是一味地填鴨,揠苗助長

實際的例子和佐證,書中由數學、語言、讀寫、社交、智商...等層面來進行探討。
內容相當多,值得好好閱讀。在此就不提了。 ^^"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

我們不是孩子大腦的建構者....  感謝幾百萬年來人類的演化歷程,腦部發展趨勢早有一定的規則可循。我們不可能在一個世代裡做出太多的改變。



我自己整理的幾個重點:

1. 不需要買昂貴的大腦教育玩具給孩子。(別再被廠商騙了!)
2. 沒有所謂的三歲定終生。有些東西還是留到孩子大一點再教吧。(細節請見書中)
3. 陪孩子閱讀遠比學習卡來的重要。 我們要讓閱讀變有趣,而不是變成作業。
4. 大自然是最好的導師。
5. EQ 遠比 IQ 重要。 
6. 把握隨機教育對孩子才有幫助。不要用制式的或填鴨式的教法,像是學習卡、識字卡。但它們往往都被誤認為有效..
7. 陪孩子一起看重複性(像天線寶寶)的節目或是教育性節目,並觀察孩子有興趣的東西。孩子能學到的會比他自己看節目,還要多。
8. 成功者是指比其他人能積極主動學習,具備高度的動機。通常這種孩子都是EQ 與 IQ 並具。


大家所關心的,當然是如何知道該遵循什麼。
如果你需要研究上的證據,這本書就可以提供你想要的。

書末所提的3R,最難的一點,應該就是3R其中之一的抗拒(Resist)

縱使看了這些資料,或是佐證。但我想家長們最難的還是在這一關..
當四面八方一直在說發展的重要性啦,快就是好啦,我家的孩子學什麼啦,贏在起跑點啦.... 等~~~
身為家長的我們難免會受影響。
而且很有可能產生對自己的質疑:是不是我們自己錯了呢?


但是,就請堅持下去吧!勇於抗拒這些不實的誘因!

---------------------------------------------------------------------- 
此次的年度目標達成狀況 

目標:讀書心得 (2/50)   

目標的設定在2010年新的目標這篇。

[讀書心得] 攝影接案成功術

2月 05, 2010
2010.02.02 (二)

攝影接案成功術

More about 攝影接案成功術
(點擊圖片可看 aNobii 的詳細資料)


作者:習永錚 (callbusy)
出版社:流行風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27日



建議閱讀方式:
第二章的自我充實篇,是作者所要講述的重點,可以先閱讀。
最後一章的實際案例分析,更是精要。初次可以先看這邊,了解作者接案的思路和過程。


當初買這本書,並不是因為我想要踏入攝影這個領域 (還差太遠,當興趣還可以啦 ^^")。
而是因為它除了攝影之外,也可以套用在其他各方面。

比如我自己從事的軟體業上面~~~~


書中除了一些技術、裝備的討論 (這部分相對較少,但這本來就不是本書的重點),
另一個主題,就是圍繞著人脈這個重心。這在其他領域,也是相同的。

第二章中有個主軸:
眼光放遠!不管從事什麼,都應該以成為管理者或領導者為目標。
凡事都要預先準備!從成為一個 team leader 為目標開始,慢慢加大自己的格局。


從上次我參加的講座中,忙線兄也有提到,不管他在做什麼,往往就先在腦中模擬情境

就算是到樓下買個宵夜,都在想要怎麼樣和攤販的老闆建立話題,並引導到自己的工作上面。
順利的話,就會額外的機會出現。

我其實也有類似的作法,比如人際關係和資訊專業領域。

怎麼利用和製造機會來認識這個人,或是做進一步的接觸?下一句話該怎麼說?
看到周遭的東西,如果是我要怎麼實作出來?又有什麼點子?
這些都可以增進自己的應變速度,還有成功率!

書中所提到實務的部分,很適合先看過一次,之後在需要時再詳加閱讀。
尤其是各種文件和注意事項,可真是詳盡呀 ^^


最後的第11章,是相當貴重的實務經驗分享。

高鐵、美食、壘球隊的實際案例,讓我可以大致了解從無到有,進行案子的情況。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作者承接到案子後的思惟方式
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考量?
這對於我來說助益相當的大啊!



----------------------------------------------------------------------
此次的年度目標達成狀況


目標:讀書心得 (1/50)  



目標的設定在2010年新的目標這篇。

[讀書心得] π型人:職場必勝成功術

6月 28, 2009
anobii連結



買了好久了,現在才想說寫一下心得 XD

這本書老實說,我覺得在書局翻翻就好了
不太需要買回來... orz

扣除掉文中大部分都在講 "π型人的重要性" 的篇幅外,
其實主要就是在講第二專長的重要性,
以及第二專長應該與第一專長相輔相成。

其餘的都是在講一些條列的東西,覺得翻過去就好了。

不如把時間用在看其他自我提昇或是專長技能的書上面!

第二專長



第二專長,其實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想過吧?
尤其是現在景氣不佳,這個論點蠻多人會提起的。

想想自己,似乎也沒有第二專長.....
扣除掉資工領域之外,其他像攝影啊、運動啊的都只能稱做興趣,還不夠叫做專長。
也就是沒辦法拿來吃飯....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樣才行啊?

在我身邊其實就有一個例子,那就是鐵媽!

鐵媽是幼教出身的,台中師院的幼保科畢業。
而且在幼稚園有七八年的經驗之久。

基本上,只要能有機會讓她去試教,那麼很少會拒絕讓她去教課地~~

但是她也知道,這樣的工作不可能一直做下去。
之後不是當主管,不然就是得走公立的幼稚園,才能繼續走下去。

所以在幾年前,她毅然辭去幼稚園的工作。
投向音樂才藝中心的懷抱....

可是鐵媽本身並不是音樂科班出身的,
所以前面就相當辛苦。

必須自己補足樂器的技能奧福音樂教學法
初期還會賠錢(因為要繳給中心費用...)...

慢慢的,鐵媽藉由幼教及音樂兩方面的專長結合,
在這邊打下了一片天!
也是興趣與專長結合的一個工作。

所以其實第二專長的其中一種修煉法,
就是勇於跨足至另外一個領域的工作!

在我的情況來說,就很難往另一個領域去跨足。

但是以現在的工作,並不需要加班的情況下。
我反而可以利用下班的時間去進行其他方面的進修。
這也是另一種修煉法。

當然,專長的選擇就會相當重要嚕!
以能相輔的專長為首選,組合出自己的方式。
(這好像某些RPG遊戲哦 ^^,可以自己組合技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職業 XD)

其次,就是從自己的興趣當中,來找出可以提升的專長。
比方像攝影、電影、運動之類的啦~~

也許會想說,這些技能真的可以用來當第二專長嗎?
但是,會成功的人,就是往往從你所認為不可能的地方,去組合變化出來的。
所以,仔細想想看吧 ^^

我的情況



幾年前有看到說:軟體人員必須還要懂行銷學和經濟學
這句話我一直記得。

不過在實際工作了幾年後,也體認到管理學的重要性。
所以我除了在本職技能外,特別會去增加行銷和管理學的部分。
經濟學就其次了...

剛好工作環境的關係,讓我也有機會來實踐及磨練這些技能囉 ^^

不知大家對第二專長有什麼樣的看法?
週遭有什麼例子呢?



[讀書心得]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5月 05, 2009
一兩個月前買來看的書,結果一直沒寫心得~~~
這本書在封面就寫的很吸引人,讓人會想要翻開來看呢。

借一下博客來的圖: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裏面大致是說,成功不是只是靠才能,不是說你是天才,就能夠脫穎而出!

想要參加曲棍球國家代表隊,得看你是幾月出生~~
想要當電腦金童,要看你出生在哪一年。
數學好不好?還得看你的祖先是不是種稻!

乍聽之下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仔細看下去。

書中舉了許多令人驚奇的例子,這也是讓人一直翻下去的動力。
凡舉曲棍球隊、歐洲足隊代表隊、披頭四、比爾蓋玆等...

都在說明他們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是天才。
他們也許有比常人多一份才能,但未必是絕頂天才。
關鍵都是在於優勢的累積!
也就是在序中所提的馬太效應

例子中每個人幾乎都具備一萬小時以上的練習量,也就是約莫十年的練習。
才能夠在他們的領域上發光發熱。
少於這個時數,就算是天才也難以出線。而與常人無異。

當然書中也舉了一個反例 - 智商超過愛因斯坦的天才,克里斯.藍根
則是因為沒有把握機會,也可能是從小長大的環境使然,造就了他的個性。
之後就在自己的農場過著默默無聞,但怡然自得的生活 (可是我覺得這才是大智慧耶.... XD)

重點來了!(這才是這本書真正要講的東西)

雖說練習的長短決定了結果...
可是像曲棍球這樣的運動,平常就會受限於場地,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參與練習的。
也就是這樣,只有在每個階段都脫穎而出的人,才會受到關注。
也才能獲得這樣的練習機會
(也就是馬太效應,強者恆強,這在教育體制上不是也看的到嗎?)

所以,在每年前幾個月出生的孩子,因為體能和塊頭,往往比年尾的孩子大,
就造成了在每年級中發光發熱的新星。
持續不斷下去,最後就被選入了國家代表隊。

另外就像比爾蓋玆的例子。在那個年代,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辦法去實機 coding 的。

(這邊細節就請看這本書的第二章:一萬小時的努力 囉! 我懶得再打下去了 XD)

所以真正成功的關鍵,不只是他們本身的才能,而是能否掌握到成功的機會。
所謂時勢造英雄啊~~~~

基本上這本書還蠻值得一看的,對於成功這件事,可能和我們當初所想的不同呢。
現在很多父母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若照這本書的看法來說,似乎沒有錯。

可是重點是,父母真正替孩子掌握到了成功的機會了嗎?
還是只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幫孩子惡補,揠苗助長呢?

別忘了掌握到機會後,可還得要有長時間的努力才可以啊~~~

-----------------------------------------------------------------

註1: 馬太效應,wiki連結

[轉貼] 黃昏老爸的煩惱習題

3月 25, 2009
原文連結

其實我還沒看過這本書....
直接就看這裏的感想了 XD

之所以轉貼這篇,是因為當中有一段話我看了很喜歡:

在小時候 總覺得父母好高好大
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超人 最溫暖的庇護
沒有什麼問題是他們不能解決的
等自己長大了 懂得的事多了 遇到的問題也更複雜了
竟發現了父母能力的也有極限!!
暸解父母並非萬能之後 你漸漸嘗試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你的困竟
你獨立了 也要離家了
回頭顧盼 竟發現父母得身影越縮越小 越來越遠去了

你瞧著白髮皤皤的父母親
驀然驚覺他們不再昰當年意氣風發,能拯救世界的英雄
只是個需要陪伴需要關愛的平凡老人

你突然覺得感傷
因為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
你竟一點兒也不了解自己的父母親

你突然發現自己好愛好愛這對老人兒

卻也後悔沒多花時間陪陪他們

你想大聲說"謝謝"" 對不起"
心裡哽咽著說"我好愛你"

可你什麼也沒說出口


"這是問題所在 不是嗎
你雖然離家了 但你永遠沒有長大 沒有真的長大
你只是以另一種更複雜的方式胡鬧"


我不也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
想一直一直賴在父母身邊胡鬧嘛?




我想,我也是吧
在求學和從軍的過程中,我離家了十年。
從雲林虎尾、中壢後校、陸軍官校,甚至到金門,一次比一次遠.....
在外面自己生活後,才發覺到家才是最棒的。

結婚後,再次搬離了家。
也許是有了小孩後,又改變了吧?

我發現自己已經開始會擔心起老爸老媽。

不知道他們提著重物爬上五樓是不是還有辦法?
擔心老爸的體脂肪會不會太高...
在天氣忽然變冷時,也會擔心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幫老媽申請了個 gmail,而且在她開機自動就設定為登入 gtalk 。
只要看到她有在線上,自己就覺得安心....
也希望能夠多帶小鐵回去看看爺爺奶奶~~

只是,就如同這篇文章一樣,我什麼都說不出口。

省時工作力 - 拒絕窮忙,準時下班超快樂!

12月 24, 2008
省時工作力 - 拒絕窮忙,準時下班超快樂!

呼,在金石堂翻到這本書時,我赫然發現,
自己就是書中那種把加班當成習慣,而且無法從當中抽身的人.......



當下就決定把這本書帶回來囉!

回家一看後,真的是相見恨晚啊....
如果之前就看到過這本書,也許自己在工作與休息的時間調配上,就能夠處理的比較好。

書中提到不加班的種種好處。
我心裏也想到,對呀!現在這樣的加班,每天回家後除了洗澡和睡覺外,
我根本沒辦法去思考,也沒辦法沉澱在工作上學習的東西。

記得前一個在工業區的工作,因為很少需要加班。
所以下班後往往可以讀一些技術相關的書籍和資訊 - 這是發自內心去做的

在那個時期,我覺得自己在一些軟體架構的思維上,有很大的進步。
像是物件導向、Design Pattern 這種需要去思考的技術,就是在那段時期有所成果的。

反觀在現在的工作上,每天光是趕趕趕,就已經疲於奔命。
加班到很晚,回到家根本不會想要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呼,好像一直都是在抱怨 XD

回過頭來,這本書提倡不加班,但也不是說工作就丟著,績效就給它下降。
而是提到了一些之前沒想到的觀點,像是 進度只要做到 70%,以能提出報告為目標。
或是一週集中在一天加班,或是先做有興趣的事情讓精神得以集中... 等。

有興趣的話就到書局找來看看囉~~~~

圖片轉貼自博客來

延伸閱讀:
在 google 上我只有查到下面這篇,也寫的很好呦~~
省時工作力--拒絕窮忙 準時下班超快樂 by Soy Yo
 
Copyright © 大鐵與小鐵的煉鋼廠. Designed by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