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1 (一)
鐵媽一直都有幫小鐵進行小肌肉的練習~~
家中的玩具,大多是買東西的贈品,小鐵還是玩的不亦樂乎。
每天總是重覆地要我們拿給他玩~~
鐵媽一直都有幫小鐵進行小肌肉的練習~~
家中的玩具,大多是買東西的贈品,小鐵還是玩的不亦樂乎。
每天總是重覆地要我們拿給他玩~~
桌上遊戲, 桌遊, Boardgame, 大鐵, 小鐵
(一)哭聲和愉悅聲: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有發聲的能力,而父母對嬰兒不舒服時的哭聲及快樂時的愉悅聲有適當的反應,是鼓勵幼兒語言發展的第一步。
(二)牙牙學語:約在二至四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嬰幼兒會發出一些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因此有時候父母親會回憶說「他很小的時候曾經會叫爸爸、媽媽,但是後來就不叫了」但此時只是嬰兒自我玩弄不預期且無意涵的發聲。失聽的嬰兒也有此一階段,但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日益減少發聲。
(三)社交性發聲: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
(四)語調練習:到了八個大,雖然聽不懂小傢伙的用詞,但已有頗似大人講話的語調。
(五)第一個字:通常是出現在十至十八個月大時,並且先有一般的理解能力後,才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
(六)呢喃兒語:十八個月大後,隨著肢體動作的成熟,幼兒可以配合著手腳功能一起玩聲音的遊戲,如:一面玩車、一面發叭!叭!。此時大概可利用十至二十個有意義的字來進行多方面的溝通。
(七)鸚鵡式學語:兩歲的幼兒開始重覆大人說的話,直至約兩歲半時逐漸消失。
(八)語言交談:鸚鵡式學語後減少後,幼兒開始與大人真正的對話,並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經驗的累積,語言能力也急速增加,但由於字彙的缺乏,卻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幼兒便出現發展性的口吃,但只要父母有耐心,同時使用簡短易懂的字眼和不疾不徐的說話速度,以輕鬆的態度面對,給予幼兒一個好的典範,一般來說,七歲以前講話不流利仍算是正常的範圍。
由台灣媒體名人陳文茜發起、製作的「±2℃-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紀錄片」,描述全球暖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影響,本片全長 65 分鐘,從去年八八風災後的林邊有如人間煉獄般的鏡頭開始,並搭配世界其他地區受到天災肆虐之後的慘狀,再佐以中研院的研究,如果海平面上升台灣及世界各地 101 個地方,可能淹沒在水中並且消失的議題,希望所有人省思未來居住環境面臨的危機,及要如何改變。
2005 年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 (IPCC) 原本預估本世紀末 2100 年海平面將上升 18~59 公分,但美國哈佛 ( HARVARD ) 與普林斯頓大學 ( PRINCETON UNIVERSITY ) 科學家於刊載在「自然 ( Nature )」期刊的新研究報告指出,上個間冰期全球海平面較今日高至少平均 6. 6公尺的可能性達 95%,令人不安的訊息是,氣候上升攝氏 1.5~2 度,海平面就可能上升到 6 公尺;遠高於目前聯合國 IPCC 估計的 1.4 公尺。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召集人史耐德說過,「地球溫度上升 2 度以上就無法扭轉回來,但未來 10~20 年都還是會繼續上升,我們應該想辦法控制在 2 度以內。」因此這部紀錄片是以教育的理念來製作,讓大家都能了解地球暖化的結果及危害,如何才能避免惡化。
......
這部紀錄片獲得台灣重量級企業領袖以行動支持拍攝計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與裕隆汽車董事長嚴凱泰等人各出資 200 萬元,知名插畫家幾米無償提供作品,讓執行團隊運用;陳文茜表示,這部紀錄片沒有版權,歡迎大家無償公益播放、轉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