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顯示具有 文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山臨絕頂我為峰

4月 10, 2009
在電視廣告看到的,後來用Google一查,發現好幾種版本。
我最喜歡的版本如下:



山臨絕頂我為峰

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氣勢啊!


這副聯的典故是從wiki上查到的:

這是林則徐少年時的巧對佳話。


有一回,老師帶學童們遊鼓山,爬上鼓山絕頂峰時,一派天風海濤,令學童們興奮不已。
老師以"海"為題,出一上聯:"海到無邊天作岸",讓學童們對下聯。
沒多久,有位學童首先對出下聯:"山登絕頂我為峰"。

他就是林則徐

上聯寫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見無邊的大海,海的盡頭,就是天了,海天相連,氣魄可夠大的。
寓學海無邊苦作舟,只有勤奮學習,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林別徐的下聯則以腳踏絕頂峰,堂堂正正,頂天立地,一覽天下小!
抒發了凌雲壯志。
上下聯平仄、對仗都很工整、和諧,意境更佳。
此聯後來刻在馬尾羅星公園內。


五龍潭

3月 28, 2009

原先是在 google 要查 "雷奔天漢" (霹靂布袋戲中一休禪師的招式...),結果無意間查到這首詩。
(剛好在詩的末句和首句)

結果一看到後就蠻喜歡的,趕緊將它記下來囉。

明朝 楊承鯤 所作的,描寫浙江寧波的一處名勝 - 五龍潭。

萬壑趨天漢,千盤到寺門;遠山存殿古,小姓見僧尊。想望真龍窟,尋常紫氣屯;來朝上五井,霜日看雷奔

倒數第二句的來朝上五井,很多版本是寫一朝上五井。我也找不到最原始的版本是啥? ^^"

最後當然也就順便查查這個地方的介紹囉,整理如後:

以下摘自 wiki:

五龍潭風景名勝區位於寧波市西南鄞縣龍觀鄉境內,距寧波市區35公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溪口風景區30公里。
是一處以自然山水風光為依託,中華龍文化、浙東山鄉風情、民俗民風為文化內涵,以溪流飛瀑、怪岩險峰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

五個龍潭位於茶(土旁耷)三個自然村的峽谷中。
第一、二井龍潭瀑布在公路橋下的岩壑石壁間,可循嘩嘩水聲在公路邊的羊腸小道攀下潭邊,潭水澄碧,寒氣逼人,抑看三面危崖,瀑如白練從十餘米高的岩頂傾下,氣勢磅礡。


第三、四井龍潭上下連在一起,其氣勢更如蛟龍入海,聲若虎嘯。如少雨時節,它的瀑布鋒如西施輕浣的素紗,闊不盈米,輕柔飄渺,其聲如風簫牧笛,伴和山間的鶯歌鳥語,令人陶醉。每節龍潭瀑布各落差高度在5—10米之間,猶如白虹倒掛,游龍出山,水晶瑩清冽,水味甘醇,正好解渴和消除疲勞。


只可惜第五井龍潭山道實在太陡,清代詩人萬斯在《鄮西竹枝詞》中就寫道:"天井山高不可,龍藏五窟絕人寰。" 她的神秘面紗只好待後來的探險者去揭開了。

以下取自旅遊指南

五龍潭首期開發的龍潭飛瀑景區面積6.2平方公里,主要為龍潭五井十二瀑及五龍神堂、古祭龍壇等景觀。五龍神堂、一母四子雕像中都蘊藏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五井龍潭的孚澤潭、沼澤潭、潤澤潭、利澤潭、顯澤潭都曾被宋理宗、元惠宗剌封相、候的官位,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祭龍壇耗用70噸福建綠孔雀石雕成龍形圖騰柱聳立在近400米的山峰上蔚為壯觀……

二期青雲天瀑景區面積4.58平方公里,由青雲梯天門二瀑和觀頂湖組成,景觀以「雄」、「險」、「壯」取勝,以「雄關險梯,異石巨瀑」而名。青雲梯,石階段2008 級,垂直高差四百多米,其中青雲梯上段台階1368級,登梯如青雲直上,國內尚無如此長的直上石梯,有「天下第一梯」之稱。天門、水門二瀑,落差各達80米,飛瀑直下,氣勢磅礡,雷霆萬鈞,猶如雷奔,號稱「華東第一瀑」、「江南黃果樹」……

三期鳴鳳水景區位於五龍潭景區的總入口,景區以「龍吟鳳鳴」為題意,突出龍文化崇拜的氛圍,營造「飛龍、潛龍、游龍、蟠龍、臥龍」等龍文化景觀,主要有龍漫灘水景、龍歸海水景、鳳鳴山景點等部分組成,整個鳴鳳水景區山襯水、水映山,山水交融,野趣叢生,植物生態群落體系豐富,體現出「五龍出四明,飛龍入大海」的美好境界,讓人們在優美神秘的傳說氛圍中體驗大自然的魅力。

公孫大娘的「劍器」舞

1月 17, 2009
其實我自小還有一個興趣就是詩詞啦 (喂喂 ! 不要走啊...)

小時候老媽都會要我和弟弟背唐詩啊、古文啊。
所以可能因此就培養了我日後的這種興趣吧?

記得國中、專科時,我分數最高的科目,除了程式語言外,就是國文了。哈。
聯考時國文測驗題的部分還拿到滿分,但作文寫的不好, so..... orz

總是要有個開始,這就是我第一篇關於詩詞的網誌。
會記錄下我喜歡的詩詞,以及一些相關的討論呦 !! ^^

---------------------- 正文分隔線 ----------------------------------

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這首詩其實我最早是在港漫 刀劍笑看到的,
橫刀的七步成詩刀意,就是出自這首詩的其中四句:

曤如羿射九日落,(曤字從火部)
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
罷如江海凝清光。


這四句真是霸氣!而且把起勢至收勢都描寫的很生動。
一整個有畫面 !! ^+++^

後來我在某電視台的武俠片中,看到有人也唸出這四句,而且更為完整。
當下就喚起我的記憶,趕緊上網查一下,終於知道這原來是杜甫的詩啊 !!!!

難怪難怪,杜甫的詩總是超寫實。
而且才知道這是一種舞!叫做劍器。並不是劍術的演示 XD

這四句很受好評,人稱為"四如詩"。而且也引發很多討論~~~~

其中一個有趣的討論,就是指出劍器舞應該是彩帶舞 !
連結

再來就是,我之前發現奇怪的地方,就是第三句的 來如雷霆收震怒
怎麼看都怪怪的,為什麼會放在一起?

上面的連結討論中,就認為這個字應該是字的誤傳。

另外有一篇也有提到:(不過原始網址我已找不到了)

凡雷霆震怒,轟然之後,纍纍遠馳,赫有餘怒,故知「收」字之妙。若轟然一聲,闋然而止,雖震怒不為奇也。如雷聲之餘音悠然,固然「妙」,但當用於形容舞蹈終止時,而不應用以形容舞蹈的開始。詩中用「來」和「罷」對舉,「來」自然是指舞者登場起舞,「罷」則是指舞蹈結束。用「雷霆收震怒」來形容起舞的情景,不能認為十分貼切。 近人的幾種杜詩選注本,作了一種新的解說。肖滌非《杜甫研究》下編注云:

劍器舞有聲樂(主要是鼓)伴奏,大概舞者趁鼓聲將落時登場,故其來也如雷霆之收震怒,寫出舞容之嚴肅。(第462頁)

馬茂元《唐詩選》後出,沿用了肖注的意思:

  舞前鼓聲喧闐,形成一種緊張的戰鬥氣氛;鼓聲一落,舞者出場,故雲「雷霆收震怒」。(第390頁)   

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上)也是這樣來註釋的:

   這兩句言舞始時,前奏的鼓聲暫歇,好像雷霆停止了震怒;舞罷時,手中的劍影,猶如江海上平靜下來的波光。

這種解釋,可備一說,但卻未必準確:

一,舞者固然要在伴奏樂聲的節拍間隙處起舞,但樂聲未必就減弱或較長時間的停歇,瞬息的停頓間歇並不會使觀賞者有如「雷霆收震怒」之感;

二,這四句詩似乎都是描寫舞者持劍揮舞的動作姿態,如「雷霆」「震怒」也應是形容舞者動作的迅猛緊張,而不應是形容伴奏樂聲。所以,這種解釋並不能圓滿地使詩句的「來」字和「收」字協調起來。
   感覺到「來」字和「收」字不協調的,並不只是我們,前代就有人,現在也有人。文學研究所編的另一部《唐詩選注》(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冊,就沒有再沿用上述那種意見,而是依據仇兆鰲《杜少陵詩集詳註》所說「來一作末」,將這句詩換作「末如雷霆收震怒」,注云:  

 這句是形容劍器舞收場時的餘波。(第240頁)

這樣一來,這句詩就講通了。然而,令人懷疑的是,「末」和「罷」都是指舞蹈收場,差別只在於將收和已收,構不成對舉的意思,作者怎麼會將描寫的重點放在收場前後?因而,我們也覺得不一定合適,改「來」為「末」,可能只是反映了有人感到「來如雷霆收震怒」一句頗費解罷了。
   近來翻閱清人畢亨的《九水山房集》,發現作者對杜甫這句詩也作過一番思考。他認為「來如雷霆收震怒」一句似有誤,不應為「收震怒」。揚雄《羽獵賦》有「神抶電擊,逢之則碎,近之則破」之語,注云:「,笞擊也。」「收震怒」當為「震怒」,大概是由於「收」字與「」字形近而致誤。儘管畢亨的意見並無版本上的依據,但卻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總之,上面這篇就是說 這個字很可能是 啦~~
這樣就比較符合我們的想法嚕。
 
Copyright © 大鐵與小鐵的煉鋼廠. Designed by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