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公孫大娘的「劍器」舞

其實我自小還有一個興趣就是詩詞啦 (喂喂 ! 不要走啊...)

小時候老媽都會要我和弟弟背唐詩啊、古文啊。
所以可能因此就培養了我日後的這種興趣吧?

記得國中、專科時,我分數最高的科目,除了程式語言外,就是國文了。哈。
聯考時國文測驗題的部分還拿到滿分,但作文寫的不好, so..... orz

總是要有個開始,這就是我第一篇關於詩詞的網誌。
會記錄下我喜歡的詩詞,以及一些相關的討論呦 !! ^^

---------------------- 正文分隔線 ----------------------------------

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這首詩其實我最早是在港漫 刀劍笑看到的,
橫刀的七步成詩刀意,就是出自這首詩的其中四句:

曤如羿射九日落,(曤字從火部)
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
罷如江海凝清光。


這四句真是霸氣!而且把起勢至收勢都描寫的很生動。
一整個有畫面 !! ^+++^

後來我在某電視台的武俠片中,看到有人也唸出這四句,而且更為完整。
當下就喚起我的記憶,趕緊上網查一下,終於知道這原來是杜甫的詩啊 !!!!

難怪難怪,杜甫的詩總是超寫實。
而且才知道這是一種舞!叫做劍器。並不是劍術的演示 XD

這四句很受好評,人稱為"四如詩"。而且也引發很多討論~~~~

其中一個有趣的討論,就是指出劍器舞應該是彩帶舞 !
連結

再來就是,我之前發現奇怪的地方,就是第三句的 來如雷霆收震怒
怎麼看都怪怪的,為什麼會放在一起?

上面的連結討論中,就認為這個字應該是字的誤傳。

另外有一篇也有提到:(不過原始網址我已找不到了)

凡雷霆震怒,轟然之後,纍纍遠馳,赫有餘怒,故知「收」字之妙。若轟然一聲,闋然而止,雖震怒不為奇也。如雷聲之餘音悠然,固然「妙」,但當用於形容舞蹈終止時,而不應用以形容舞蹈的開始。詩中用「來」和「罷」對舉,「來」自然是指舞者登場起舞,「罷」則是指舞蹈結束。用「雷霆收震怒」來形容起舞的情景,不能認為十分貼切。 近人的幾種杜詩選注本,作了一種新的解說。肖滌非《杜甫研究》下編注云:

劍器舞有聲樂(主要是鼓)伴奏,大概舞者趁鼓聲將落時登場,故其來也如雷霆之收震怒,寫出舞容之嚴肅。(第462頁)

馬茂元《唐詩選》後出,沿用了肖注的意思:

  舞前鼓聲喧闐,形成一種緊張的戰鬥氣氛;鼓聲一落,舞者出場,故雲「雷霆收震怒」。(第390頁)   

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上)也是這樣來註釋的:

   這兩句言舞始時,前奏的鼓聲暫歇,好像雷霆停止了震怒;舞罷時,手中的劍影,猶如江海上平靜下來的波光。

這種解釋,可備一說,但卻未必準確:

一,舞者固然要在伴奏樂聲的節拍間隙處起舞,但樂聲未必就減弱或較長時間的停歇,瞬息的停頓間歇並不會使觀賞者有如「雷霆收震怒」之感;

二,這四句詩似乎都是描寫舞者持劍揮舞的動作姿態,如「雷霆」「震怒」也應是形容舞者動作的迅猛緊張,而不應是形容伴奏樂聲。所以,這種解釋並不能圓滿地使詩句的「來」字和「收」字協調起來。
   感覺到「來」字和「收」字不協調的,並不只是我們,前代就有人,現在也有人。文學研究所編的另一部《唐詩選注》(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冊,就沒有再沿用上述那種意見,而是依據仇兆鰲《杜少陵詩集詳註》所說「來一作末」,將這句詩換作「末如雷霆收震怒」,注云:  

 這句是形容劍器舞收場時的餘波。(第240頁)

這樣一來,這句詩就講通了。然而,令人懷疑的是,「末」和「罷」都是指舞蹈收場,差別只在於將收和已收,構不成對舉的意思,作者怎麼會將描寫的重點放在收場前後?因而,我們也覺得不一定合適,改「來」為「末」,可能只是反映了有人感到「來如雷霆收震怒」一句頗費解罷了。
   近來翻閱清人畢亨的《九水山房集》,發現作者對杜甫這句詩也作過一番思考。他認為「來如雷霆收震怒」一句似有誤,不應為「收震怒」。揚雄《羽獵賦》有「神抶電擊,逢之則碎,近之則破」之語,注云:「,笞擊也。」「收震怒」當為「震怒」,大概是由於「收」字與「」字形近而致誤。儘管畢亨的意見並無版本上的依據,但卻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總之,上面這篇就是說 這個字很可能是 啦~~
這樣就比較符合我們的想法嚕。

Share this:

張貼留言

 
Copyright © 大鐵與小鐵的煉鋼廠. Designed by OddThemes